浏览器大战结束,Web 3.0 加密货币钱包之战将开打? 热钱包、冷钱包大解密

Web 3.0 时代的到来,第二次数字大战即将开打

浏览器大战结束,Web 3.0 加密货币钱包之战将开打? 热钱包、冷钱包大解密

Web3.0 崛起,现在的我们就站在两个时代的交界处。 Web 2.0 的集中式管理和 Web 3.0 去中心化系统截然不同的方式产生了冲突与对立;与此同时,各大加密交易所及加密货币钱包也展开了一场互相较劲的地位决定大战。 Web 2.0这样的中心化的管理从何而起,就必须从 1990 年代网络浏览器刚发明的时候开始讲起。

互联网的起源

互联网的起源必须从一位名为 Tim Berners-Lee 的英国爵士说起,他在 1990 年时,设计了名为 WorldWideWeb 的浏览器及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CERN httpd ,而互联网时代就由此开始

当年最流行的浏览器其实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Chrome 或是大家认知中的浏览器鼻祖 IE,而是一款市占率曾达到 90% 以上的浏览器 Netscape Navigator 。

1993 年,一款名为 Mosaic 的浏览器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不久后 Mosaic 的开发者之一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NetScape 并推出自家浏览器。 在Netscape Navigator发布的四个月后,这款浏览器就拿下四分之三的浏览器市场,并引起另一阵网络热潮。


Web3.0 崛起,现在的我们就站在两个时代的交界处。 Web 2.0 的集中式管理和 Web 3.0 去中心化系统截然不同的方式产生了冲突与对立;与此同时,各大加密交易所及加密货币钱包也展开了一场互相较劲的地位决定大战。 Web 2.0这样的中心化的管理从何而起,就必须从 1990 年代网络浏览器刚发明的时候开始讲起。

互联网的起源

互联网的起源必须从一位名为 Tim Berners-Lee 的英国爵士说起,他在 1990 年时,设计了名为 WorldWideWeb 的浏览器及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CERN httpd ,而互联网时代就由此开始

当年最流行的浏览器其实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Chrome 或是大家认知中的浏览器鼻祖 IE,而是一款市占率曾达到 90% 以上的浏览器 Netscape Navigator 。

1993 年,一款名为 Mosaic 的浏览器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不久后 Mosaic 的开发者之一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NetScape 并推出自家浏览器。 在Netscape Navigator发布的四个月后,这款浏览器就拿下四分之三的浏览器市场,并引起另一阵网络热潮。

浏览器大战结束,Web 3.0 加密货币钱包之战将开打? 热钱包、冷钱包大解密

浏览器大战一触即发

一场争夺互联网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而大家记忆中的好朋友 Internet Explorer 1,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IE,在此时准备加入战局。

为了抢夺市占率, IE 的亲爹微软将浏览器与当时的 Windows 95 系统绑定在一起。 只要将 IE 设置为 Windows 的默认浏览器,很快就能够超越 Netscape 的市占。 但是当时比起修正错误,微软更着重于开发产品功能,导致产品相当不稳定,而且还有当机和各种安全漏洞问题。

不过这样的绑定系统策略确实很有用,又因为当时 Windows 几乎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让 IE 在 2002 年时的市占率时甚至冲破了 95% 。

而 NetScape 与微软相反,他们想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服务,因此以开放源代码的授权形式释出源代码。 这样的行为也让当时出现许多衍生产品,包括现在大家所熟知的 Firefox 。

浏览器大战结束,Web 3.0 加密货币钱包之战将开打? 热钱包、冷钱包大解密

与此同时,IE 因各种操作以及信息安上的问题让用户开始不信任,市占率开始下滑,而用户们则转向使用界面设计与IE相似的Firefox或Opera。

IE 的市占率逐渐受到其他浏览器蚕食 ,而此时公司还不大的 谷歌 才终于加入战局。 在相应的开放源代码 Chromium 上开发出了 Chrome,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后于 2012年正式超越 IE ,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浏览器。

Web 3.0 加密钱包大战

微软在浏览器大战中,靠着雄厚的财力以及 Windows 垄断操作系统市场,让 IE 浏览器击溃对手 Netscape ,成功统领浏览器市场。

而在这之后,各大社交平台如 社交平台、Teitter 也开始崛起。 这些中心化的大型企业不只会审查用户言论,还掌握了用户的隐私及浏览习惯并以此作为广告营利,让许多用户越来越反感。

隐私权被剥夺、言论遭到平台审查、用户的信息也并没有得到保障,这样子的「商业集权」阻碍了民主的进步,也让许多用户开始崇尚 Web 3.0 去中心化的型态。

在Web 3.0的世界中,人人都能参与相关基础设施,且这样的去中心化平台不会把用户当作「产品」,安全性能也更有保障。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平台不易受到权威的干涉,也更能维护个人隐私以及言论自由

时间快转来到Web 3.0的今天,加密货币钱包是现在人们投资理财、参与DAO、购买NFT或加入元宇宙新世界的必备工具。 若当年是《浏览器大战》,那么现在即将要开始的就会是《加密钱包之战》了。

许多 DApp (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 Web 3.0 应用程序开始针对目前加密货币钱包市场的领导者 MetaMask 进行优化,也因此许多人开始担忧会像当年的微软和 IE 形成独占市场。

等等,MetaMask 是谁? 币安不是加密货币交易所龙头吗?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中,所谓的钱包就是拿来存放加密货币用的,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冷钱包和热钱包。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两种类型的加密货币钱包。

热钱包

所谓的热钱包就是线上钱包,加密货币的地址与资产都将储存在网络上。 一般刚进入币圈的初心者,大多都是使用币安或 Coinbase 这类中心化交易所来买币;而真正高端的玩法,则是使用 MetaMask 这类去中心化钱包。

中心化交易所在开户后,加密货币会直接存在帐户之中,也就是储存在「交易所」中。 好处是买卖方便、操作好上手;但是缺点就在于加密货币是被交易所代管的,若被黑客攻击,交易所可能也无法赔偿

Metamask 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钱包,又称个人线上钱包。 好处是不受交易所管理所有,所以被黑客攻击的机会相比之下就少很多,安全性也较高。 但是对于那些永远都记不起密码的人来说,使用个人线上钱包可能也未必比较安全。 因为个人线上钱包必须要牢记自己的地址和助记词,要是忘记就打不开钱包了。

浏览器大战结束,Web 3.0 加密货币钱包之战将开打? 热钱包、冷钱包大解密

冷钱包

与之相对的冷钱包就是没有连接到网络的加密货币钱包,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加密货币储存方式之一,因为可以大幅降低被入侵的风险。 但冷钱包也未必就没有缺点,它的操作相比之下复杂许多,而且如果弄丢了也一样会有遗失风险

这两类加密货币钱包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或不安全,主要还是取决于用户的使用习惯。

Metamask 在 iOS / Android 以及浏览器都可以使用,并且通过浏览器外挂扩充,还可以与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质押平台进行交易,因此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以太坊钱包。 除此之外,Tokenpocket 或是Trust Wallet 也都有一定的使用者。

这场《加密货币钱包之战》究竟会如何发展,就让生存在这个年代的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