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原名:Needy Girl Overdose)是一款有着多重结局的文字冒险养成游戏。 整体风格充满着浓厚90年代感,内容主轴则以2010年后才火红起来的「实况主」为背景,是「病」与「娇」模拟为主轴的游戏。
游戏玩法很单纯,只需动动鼠标排好行程,想办法在30日内让糖糖(女主角)透过实况获得100万粉丝就好。 看似简单,体验却令我永生难忘。 我不知道制作团队嗑了些什么酷东西才做出这款游戏,但我觉得不能只有我看到。
※注意:此作品包含许多非常规行为与状态描述,包含过量用药、身心疾病、自我伤害、精神控制、情绪勒索,非常不建议身心状况不佳或情绪敏感的玩家游玩,这是同为身心疾病患者的忠告。

向霓虹闪烁的神明献出拥有美貌的代价
目录
你曾有过被虚拟人物排山倒海而来情绪淹没的感受吗? 如果没有的话,糖糖可以让你体验看看。
由于游戏目标明确,身为制作人兼情人的主角阿 P,只要专注日常行程安排、努力调配直播与休息时间,掌控数值平衡,一步一脚印,就能迈向光明璀璨的百万订阅……
才怪。 如果日子真这么和平就好了。
糖糖本人几乎是将实况主(或创作者)可能面临之极端情绪浓缩后的另类产物。 她如何面对经济压力? 成为实况主贩售自己。 她如何维持每次开台的水平? 过量用药。 她如何排解排山倒海而来的网络恶意? 虐待自己与身边的人。

游戏中,糖糖不只一次提到她是个除了美貌之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纯粹一无是处的人。 偏偏她选择从事的却是一个压力极大的职业。 身为她的唯一照顾者,只能尽可能在崩溃边缘试探最好的做法、维持住她的身心情况,让她能安稳达成目标。
日本有个用语「メンヘラ」(men-hera,泛指有精神疾病、表里不一的人),就是在形容糖糖。 因做出了超越身心能负荷的行为,压力无法自我调适,必须依赖外力才能稳定生活,但这些依赖只会逐步加重,终于成瘾,不断循环,万劫不复。
《Needy Girl Overdose》这款游戏,就是在体验这个极度私密又痛苦与愉悦交织的过程。

活在二次元的女孩是次文化的献礼
要体验这款游戏,可以先从最重要、也是本作唯一真爱的角色「糖糖」开始说起。
平常糖糖是一位非常阴沉、悲观且忧郁的角色,她愤世忌俗,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不过一但开启实况主「超天酱」模式,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开朗、活泼、幽默风趣且积极乐观的人。
这个特质在游戏中以极度贴近现实的次文化方式呈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影射推特的「Poketter」表里帐号。
身为最亲近糖糖的阿 P,可以同时一窥这位女孩的双面人格。 无论做了什么,我们都会分别看到两种不同面貌的贴文:超天酱的表面帐号 PO,以及糖糖私人里帐 PO。 表帐总是积极乐观,里账却写满了真诚却不堪入目的真实。


除了单向观看「Poketter」,我们还会透过虚拟聊天软件「JINE」与糖糖实时互动。 互动中包含了大量的二次元致敬梗,若你本身就是一位喜爱二次元、时常活在网络世界的人,想必会和糖糖的举动有强烈共鸣。 当然,就跟和情人传信息一样,如果已读不回对方可是会生气的。
透过这些社交平台交流,我们可以从中得知目前糖糖的心理状态。 有趣的是,阿 P 和糖糖的互动永远都隔着一层屏幕界线,无论是「Poketter」或「JINE」,甚至日常互动也是透过视讯镜头,这个作法更让实际在玩游戏的我完全沉浸于与糖糖的互动之中。

阿 P 即我,我即阿 P,跨越维度的恋爱感相当浓厚,很容易就让人无法自拔,自然也让情绪连结更加强烈。 现实生活中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雷女孩,透过二次元可爱糖衣包装,什么双面人格的都是正常,你如果觉得奇怪,就是你不够爱她,绝对不是她的错。
制作团队特地制作了一段有如魔法少女般的变身动画,每次直播开始前都会播放。 这段动画非常重要,她是连结糖糖与超天酱两个极端个性间的桥梁,仿佛只要魔法变身,一切的罪恶与丑陋皆可洗去,极具魔幻色彩,也是连结玩家和糖糖的魔法霓虹光。

谨遵用法用量,上网快乐冲浪
和糖糖互动只是乐趣之一,另一游戏乐趣则是养成的部分。
想成为百万实况主要注意的条件有三个:实况题材、行程管理、健康身心。 为了想办法达成这三项要求,可让我费尽千辛万苦,当然,这也是好玩的所在。
实况题材可以透过平日和糖糖的互动中获得,例如出外逛街(穿搭实况),一起玩游戏(游戏实况),上网看视频(话题实况),甚至是和糖糖的情侣亲密交流(粉丝福利实况)。
获得题材后就能进行直播、累积粉丝。 但是每次开设实况,都会带给糖糖极大的压力,某些比较私密或激进的题材更是如此。 压力累积过度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玩家得无时无刻想办法降低糖糖的压力。


降低压力的方式包含陪玩、休息、吃药等,每种作法都会伴随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由于每天时间有限,能运用的排程不多,常常压力降没多少,又来到了固定开台时间。 究竟是要维持开台频率好累积粉丝,还是要放弃连开加成、好好休息几回照顾糖糖的健康?
游戏中有超过 20 个结局,触发条件五花八门,每一轮游玩短则五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随着游戏进展与糖糖的身心状态不同,最终走向也不一样。
虽然这是篇不暴雷评测,但我还是要警告一句:身而为人,真的有那么容易获得幸福吗? 这款游戏似乎就是要来教训太过天真的我自己:并非沉溺虚拟世界,都能迎来美好幻想。


沐浴在黯淡房间的青色电波之下
本作另一大特征是电波感非常浓厚。 从视觉呈现、音乐到对白,几乎无一不致敬从90年代至今的网络动漫、迷因次文化。
视觉方面,游戏大量使用蒸气波(Vaporwave)艺术风格,并透过点阵图的方式呈现,形成了一种好像掉入时间隧道回到 90 年代,但又有点不太对的感觉。 每当游戏进展到嗑药、嗨茫、极端情绪情节时,更会套上许多令人目眩神迷的特效,光是游戏的视觉呈现方式就足以让人研究好一阵子。
另外我觉得很棒的一点,游戏在开发初期就收到了大量粉丝二创回馈。 制作团队索性把这些网络二创加到游戏里,所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会时常出现这些同人图片。 开发者开发游戏、用户丰富游戏,两者通过网络交织在一起,让本作的迷因感更加强烈了。



而音乐方面跨度也很大,曲风从芯片音乐(Chiptune)、para para 到 synthwave、电波歌(でんぱソング)等应有尽有,虽然风格多元,但或许是游戏风格太过强烈的关系,让音乐听起来都不会跳脱「电波感」,很有意思。
对白方面,我最初是用简体中文版游玩的,玩到一半发现这个翻译实在不得了,太多网络迷因运用到位,让我忍不住又开了日文版玩一轮。 这才发现无论是哪个语言版本,对白都写得相当出色且在地,编剧肯定非常熟悉网络用语,你熟悉的、不熟悉的都会出现在糖糖的台词之中,太过贴近真实用语,反而让人分不清虚实界线。
非常期待哪天会有中文版本的译者出现,让特有迷因语言也能透过糖糖发扬光大一下。

结语
《Needy Girl Overdose》是制作团队献给所有网络次文化成瘾病患的礼物。
这款游戏虽然一轮很短,但我断断续续玩了超过一个礼拜才破第一轮。 不是因为太难,也不是不好玩,而是这部作品对于心病的描写实在太过真实,只要糖糖发病,我也跟着心态崩溃,只能关掉游戏沉淀心情,调适完后再游玩,这真的不是很健康的游戏方式(但很深刻)。
游戏中有个结局标题是这样的:
「我哭了哭了哭了哭了一整夜 我笑了笑了笑了笑了一千遍」
我认为非常的贴切。 随着游戏的进展,体验到越多关于糖糖的故事,我也跟着迷恋上这位虚拟女孩,希望她能过得幸福。 这种感觉就和《undertale》十分相似,由于体验强烈入戏太深,导致我把情感无保留的投射到这款游戏上,无法自拔。

我想再重申一次,开头的警告我是非常认真的,绝对不是为了想用夸饰法吊人胃口才写下。
这是部非常沉重且致郁的作品,如果你喜欢病娇、地雷、身心疾病方面题材,而且乐意重复尝试收集结局,并热爱日系电波的话,那本作可以说是此生不能错过的神作等级。
然而,若你是位情绪敏感,或不喜欢没有操作乐趣、只点点鼠标的游戏;或厌倦阅读大量文字的玩家,那这款游戏就很不推荐了。

愿糖糖一切安好 ✞升天✞✞升天✞✞升天✞✞升天✞✞升天✞✞升天✞✞升天✞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