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这几年不断加速用激光「雕刻」玻璃的速度与数据写入的算法,要读取资料时,就会用电脑控制的显微镜读取,经过Azure AI解码写在玻璃上的数据转换成电脑与人可以阅读的代码。
过去我们曾报导过微软曾经发表过全新的「玻璃」储存技术「Project Silica」,使用寿命可以长达几千年之久,不受电磁脉冲、极端温度影响,1块75×75×2mm的石英硬盘可储存75.6GB的数据。
当时Project Silica还在初期发展阶段,最近微软则是进一步更新了他们的开发进度; 虽没明说实际的尺寸大小,但现在只要杯垫般大小的玻璃,就可以一口气储存TB级的数据; 这不是因为玻璃本身材料上有什么飞跃性的进步,而在于「写」资料的手法。
微软提到,这几年他们不断加速用激光「雕刻」玻璃的速度与数据写入的算法,要读取数据时,他们就会用计算机控制的显微镜读取,经过Azure AI解码写在玻璃上的数据转换成电脑与人可以阅读的代码。
整个Project Silica资料储存室的每块玻璃平常不会用到任何电力,一旦要读取资料的时候,微软就会请实体的机器人爬上储存架,取出玻璃,然后「交」给想读取资料的「读者」,就跟图书馆一样。
微软预估,技术上Project Silica大概还需要3到4段开发阶段才能有办法商用,但很显然,玻璃本身比现在主流的磁性储存技术还来的耐用、环保,而且材料本身还更便宜(毕竟硬盘再怎么精心呵护,使用寿命大概就是十来年)。 微软的最终愿景是把Project Silica变成云服务Azure资料中心的一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悠久的存储资料方式,把珍贵的资料传递给人类后代。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