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EDGE系列主板在AMD AM5世代做了不小的更动,上个世代与最新一代相比,命名精简去掉GAMING,改为MPG B650 EDGE WIFI,用色也不再使用深色风格,外观改采用银白色系装甲,官网也改以浅紫色背景,新形象呈现清新明亮的感觉。 另外,微星不同于竞品做法,从官网 B650 系列中找不到 B650E 的存在,定位更分明,尽显独有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继MPG Z690 FORCE WIFI和MPG Z790 EDGE WIFI后,微星再度让AMD平台使用银白色设计,这一回归不禁令人回想起当年那片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让不少AMD粉丝留下深刻印象。 新平台、新技术、新风格、新态度,微星还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新潮流?
AMD B650 芯片组
目录
X670E和X670主板都是配置2颗B650芯片组,全部的AM5主板都是用单一设计的B650芯片组,只在于数量差异,每1颗B650芯片组都支持12组PCIe通道,但在串连双芯片组的时候须留有PCIe 4.0 X4连接下一颗芯片组。
PCIe 5.0 由原生CPU 控制,像是PCIe 5.0显卡和SSD,由于芯片组不支持PCIe 5.0通道,只能运行PCIe 4.0 X4。
AM5全系列主板都是用B650芯片组,只在于数量差异,重点来了,玩家最在意的主板售价和定位,PCIe 5.0对PCB板层数、板层物料级数、和中继器芯片成本有相当高的要求,例如X670E有24组PCIe 5.0,但须搭配6层含以上层数的PCB,在4层PCB将只支持20组的CPU PCIe 5.0通道,所以支持20组CPU PCIe 5.0 通道的就可能是 B650 主板。

PCIe 5.0 | DOWNLINK | USB3 | 影像输出 | USB 2.0 | |
---|---|---|---|---|---|
X670E | 16+4+4 = 24 | 4.0 X4 | 10Gbps *4 | 4 | 1 |
X670 | 16+4+4 = 24 | 4.0 X4 | 10Gbps *4 | 4 | 1 |
B650E | 16+4+4 = 24 | 4.0 X4 | 10Gbps *4 | 4 | 1 |
B650 | 16+4+4 = 24 | 4.0 X4 | 10Gbps *4 | 4 | 1 |
B550 (AM4) | 16+4 = 20 (PCIe 4.0) | 3.0 X4 | 10Gbps *4 | 0 | 0 |
SOURCE: AMD
B650 | 晶片组间串连 | 总PCIe | PCIe 3.0 | PCIe 4.0 | 独立 SATA | 共享 SATA | |
---|---|---|---|---|---|---|---|
X670E | 2颗 | 4.0 X4 | 8+12 = 20 | 8 | 12 | 0 | 8 |
X670 | 2颗 | 4.0 X4 | 8+12 = 20 | 8 | 12 | 0 | 8 |
B650E | 1 颗 | N/A | 4+8 = 12 | 4 | 8 | 0 | 4 |
B650 | 1 颗 | N/A | 4+8 = 12 | 4 | 8 | 0 | 4 |
B550 (AM4) | 1 颗 | N/A | 10 | 10 | 0 | 4 | 2 |
SOURCE: AMD
USB 5Gbps | USB 10Gbps | 共享 USB 20G | USB 2.0 | |
---|---|---|---|---|
X670E | 0 | 6+6 = 12 | 2 | 6+6 = 12 |
X670 | 0 | 6+6 = 12 | 2 | 6+6 = 12 |
B650E | 0 | 6 | 1 | 6 |
B650 | 0 | 6 | 1 | 6 |
B550 (AM4) | 2 | 2 | 0 | 6 |
SOURCE: AMD
包装与配件介绍
外盒正面可见 MPG 的新世代图案刻印在新的背景主题设计上,右上角简单带出这是支持 LIGHTNING GEN 5 的产品,右下角印有芯片组的名称 B650。 背面有主板的图片和8大卖点,从CPU供电到DDR5内存再到M.2储存,还有网络设计和音效设计,赋予产品独有不同的个性。
简约可能是中端 MPG 系列的风格,配件只有 2 根 SATA 线材、2 支 WIFI 天线、1 颗 EZ M.2 CLIP 固定螺丝、1 颗 M.2 背板的固定螺丝、1 张贴纸和 2 份文件。



主板外观介绍
主板上所有金属散热片都使用银白色类碳纤外观设计,巨大的延伸式CPU供电散热片上更有一大个会发光的MSI龙魂图案,只有黑色的PCB保留一点传统电竞味道。
LIGHTNING GEN 5 M.2 是一大卖点,微星更为此配备金属背板加强 GEN5 M.2 的散热效果。


延伸式供电散热片
虽然这片主板多作新尝试,但是微星仍然保留了看家本领,全金属延伸式散热片一方面为供电模组带来强大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又能够遮盖I/O接头,散热片顶部展现出微星龙魂。


AM5 LGA1718 插槽
虽然微星没有任何B650E的型号,但不代表在B650主板上放弃所有 PCI-e 5.0 支持,产品支持 1 根 PCI-e 5.0 M.2 SSD 便是通过 AM5 CPU 和 AM5 LGA 1718 插槽达成。


DDR5
另一个强大的功能MEMORY TRY IT和首家宣布支持A-XMP和EXPO的做法,再次成功为微星建立内存简易超频的美誉。 SMT 贴片焊接工艺结合MSI MEMORY BOOST技术,在6层IT-170服务器等级PCB材质上使用内层走线设计,降低电磁波和噪声干扰,提供干净纯净的信号让用户冲击更高的DDR5内存时钟。


PCI Express 插槽
- X16 长度的 PCI_E1 由CPU提供 PCI-e 4.0 X16,插槽使用金属加固设计,以 SMT 贴片焊接工艺固定在 PCB 上。
- X16 长度的 PCI_E2 由B650 芯片组提供 PCI-e 4.0 X2,插槽使用普通的黑色版本,以 DIP 穿孔焊接工艺固定在 PCB 上。
- X1 长度的PCI_E3 由B650 芯片组提供 PCI-e 3.0 X1,插槽使用普通的黑色版本,以 DIP 穿孔焊接工艺固定在 PCB 上。
微星刻意将B650芯片组内的一组PCI-e 4.0 X4分拆至2种插槽上,分别是PCI_E2和M2_3,使这2种插槽在共同被使用的时候能够以X2+X2的模式共享带宽,PCI_E3的PCI-e原生带宽应该是4.0 X1。

M.2 插槽
- M2_1 由CPU提供PCI-e 5.0 X4,支持22110和2280规格,表层散热片有轻微加高扩大散热表面积,并使用金属散热板为M.2 SSD散热。
- M2_2 由CPU提供PCI-e 4.0 X4,支持2280和2260规格,与另一根M.2(M2_3)共享同一块表层散热片,没有散热背板。
- M2_3由B650芯片组提供PCI-e 4.0 X2,支持2280和2260规格,与另一根M.2(M2_2)共享同一块表层散热片,没有散热背板。
微星透过 PCI-e 通道切换芯片,提供多 1 种配置令 M2_3 可调用 PCI_E2 的 PCI-e 4.0 X2 通道,组成最高 PCI-e 4.0 X4。

SATA
主板提供6个SATA III 6G端口,4个横向SATA端口由B650芯片组原生提供,分别是SATA_1、SATA_2、SATA_3、SATA_4;2个垂直的SATA端口由第3方芯片提供,分别是SATA_A1和SATA_A2。


小工具
- EZ DEBUG LED 以 4 种不同的颜色提示用户哪一处的硬件出现问题。
- EZ LED CONTROL是1个实体切换键,控制主板上的灯效开关。
- 所有M.2插槽都支持EZ M.2 CLIP设计,免工具固定M.2 SSD。


I/O 背后输出
- 1 个更新 BIOS 的按键
- 1 个 HDMI 2.1
- 1个DISPLAY PORT 1.4 HBR3
- 3 个 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
- 1个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
- 4个USB 3.2 GEN 1 5Gbps USB TYPE-A
- 2 个 USB 2.0 TYPE-A
- 1 个 2.5Gbps 有线网络端口
- 1 组无线网络 Wi-Fi 天线
- 5 个音效孔
- 1 个 OPTICAL S/PDIF 输出音源孔

主板拆解介绍
从延伸式供电散热片底部可见,微星使用1根灯效控制线材照亮散热片顶部的龙魂图案,M.2散热片和B650芯片组散热片同样厚实。

PCB
移除所有金属散热片后,整块PCB散发原生的电竞味道。 芯片用料满布在的左上方和右下角,偏左下的位置分别以亮黑色印出MSI LOGO,一旁则是以亮黑底搭配反白标记印刷方式呈现MPG B650 EDGE WIFI字样,最后再以多条亮黑色粗细斜线为PCB板上空间做出些微变化感。

14+2 +1 豪华供电设计
双 EPS 8-PIN 和 1 颗电感为供电输入作好准备,14 + 2 共 16 颗一体式供电模块转化 VCORE 和 VSOC。 1 颗集成供电控制模块提供 VMISC,多颗日系固态电容提供稳定的电压表现。

- 14+2共16颗一体式供电模块都是MPS MP87670 80A,由PSPS MP2857 PWM控制器以7+2模式管理,建构出DUETRAIL电源系统,亦即并联设计(VCORE)。 (左上)
- MAXLINEAR MXL7630S 30A 供电连控制的整合式模块,转化 VMISC。 (右上)
- RICHTEK RT8125H PWM 单相控制器 (QZ=) 控制 1 上 1 下共 2 颗分离式供电模块 SINOPOWER SM4337 和 SM4503,转化 VCCIO MEM S3。 (左下)



影像输出和USB
- DIODES PI3DPX1207C是DISPLAY PORT 1.4的中继器芯片,提供来自CPU的8K 60HzHBR3的图像讯号。
- ITE IT66318FN 是 HDMI 2.0 重定时缓冲器,提供来自 CPU 的 4K 60Hz 的图像讯号。

- DIODES PI3EQX1004E 是双 10Gbps 的 USB 中继器芯片*。 (左)
- DIODES PI3EQX1002E 是单 10Gbps 的 USB 中继器芯片*。 (左)
- GENESYS GL9905 是单 20Gbps 的 USB 中继器芯片*。 (右)
- ASMEDIA ASM1074是5Gbps的USB HUB扩展芯片,以1个上行USB 5Gbps扩展出4个下行USB 5Gbps。 (右)
- ASMEDIA ASM1464是单5Gbps的USB中继器芯片*,看似是负责ASM1074的上行USB 5Gbps。 (右)
*确保信号传输质素不受线路长度和周边干扰而衰竭。


- GENESYS GL850G USB 2.0 HUB通过1个上行USB 2.0扩展出4个下行USB 2.0。 (左)
- ASMEDIA ASM1543 TYPE-C 控制器,提供 1 个前置 USB 10Gbps TYPE-C,其中继器由 DIODES PI3EQX1002B。 (右)


网络
- REALTEK RTL8125BG是2.5Gbps有线网络控制器芯片,提供1个2.5Gbps RJ45端口。
- AMD RZ616 是 Wi-Fi 6E 2.4Gbps 无线网络模块,包含 2.4Ghz 和 5Ghz 和 6Ghz 频段,同时支持 BT 5.2。


其他芯片
- 504AN芯片是执行免CPU更新BIOS的处理器,连接至BIOS芯片WINBOND W25Q256JW。 (左上)
- NUVOTON NUC126NE4AE微处理器,使用 USB 接口,负责 RGB 控制。 (右上)
- NUVOTON NCT6678D-R SUPER I/O 监控芯片,同时提供多个风扇 4-PIN 管理。 (左下)
- ASMEDIA ASM1061 以 PCI-e 2.0 X1 提供 2 个 SATA III 6G 端口。 (右下)




PCI-e 芯片
- DIODES PI3EQX16012 和 DIODES PI3EQX16021 是一组 PCI-e 4.0 X4 中继器芯片,同时内建切换功能。 这里被用作增强由 CPU 提供的 M2_2 (PCI-e 4.0 X4) 的信号。 (左上)
- 另一对DIODES PI3EQX16012和DIODES PI3EQX16021芯片,这次负责分配由B650芯片组提供的PCI-e4.0 X4至M2_3和PCI_E2。 (右上)
- TEXAS INSTRUMENTS SN75LVPE5421 PCI-e 5.0 中继器芯片,被用作增加由 CPU 至 M2_1 之间的 PCI-e 5.0 X4 讯号。 (左下)



音效
REALTEK ALC4080 CODEC音效编码解码处理器,使用USB接口,提供7.1通道音效,附近有多颗日系音效电容过滤纯净音质。

B650 芯片组
- B650 主板采用单一的芯片组,B650 芯片组以 PCI-e 4.0 X4 连接至 CPU,并再扩展出 12 组 PCI-e 通道 (8 组 PCI-e 4.0 和 4 组 PCI-e 3.0 或 4 个 SATA),以及 6 个 USB 10Gbps 和 6 个 USB 2.0。
- 8 组 PCI-e 4.0 通道被分配至 M2_3 或 PCI_E2 (X4) 和 2.5Gbps 有线网络 (X1) 和 Wi-Fi 6E (X1) 和 ASM1061 (X1) 和 PCI_E3 (X1) 上,4 组 PCI-e 3.0 则被用作提供 4 个原生 SATA III 6G 端口。

结论
新命名新风格,微星为MPG B650 EDGE WIFI带来新的功能PCI-e 5.0 X4 M.2,为战未来作好准备。 事实证明这一代显卡仍然是PCI-e 4.0 X16,而PCI-e 5.0 X4 M.2SSD即将上市,微星虽然缺少B650E型号,但是并没有输,特别在I/O USB数量令人满意,供电用料和散热设计强劲,DDR5内存超频简单易用,更首次支持CPU PERFORMANCE SWTICH超频,能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