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AirPods与AirPods Pro混合设计
去年10月随着新款MacBook Pro一同揭晓,并且在去年底终于在台上市的第三代AirPods,目前似乎仍受限于芯片短缺与物流等因素影响,因此仍有缺货情况。 笔者目前也实际取得新款AirPods进行体验,并且与先前已经推出的AirPods、AirPods Pro比对差异。

相较第一代、第二代AirPods设计,第三代仍维持原本耳机形式设计,但放置电池的长柄明显缩短,更贴近AirPods Pro的设计。 而在充电收纳盒也改为与AirPods Pro相近设计,以较长侧边开启上盖,但实际大小与过去推出的AirPods大致相同。
而使用情况一样可透过H1芯片,在初次使用情况下,即可在靠近iPhone时即可快速建立配对,并且在完成配对后,下次直接取出耳机就会自动与iPhone连接。












虽然不像AirPods Pro以入耳式耳塞设计,并且支持主动降噪功能,第三代AirPods仍维持一般聆听使用体验,但是跟进加入空间音频功能,搭配Apple Music串流音乐服务使用的话,则可藉由空间音频方式聆听更真实音场表现的声音感受。
至于电力设计部分,第三代AirPods则是比前两款机种增加1小时电力续航时间,约可对应6小时音乐连续播放,或是对应4小时通话使用时间,至于在开启空间音频情况下约可对应5小时音乐播放时间,搭配充电收纳盒的最长使用时间约可达30小时。





整体上来看,第三代AirPods的耳机设计,几乎像是过往的AirPods与AirPods Pro的综合体,上半部与AirPods相同,下方则与AirPods Pro相似,甚至在操作部分也从原本AirPods采用的触控,变成与AirPods Pro相同的压按力道操作,分别透过连续压按对应播放暂停、继续,或是切换播放音乐, 以及藉由长按唤醒Siri数字助理服务。
耳机本身则是支持IPX4防水抗汗,而此次采用的新款充电收纳盒也支持相同防水设计,让用户能更安心在一般情况下使用。 底部同样提供以Lightning有线方式连接充电规格,另外也支持无线充电,以及MagSafe磁吸充电设计,因此能更方便补充电力,更支持充电5分钟即可对应1小时聆听使用时间的快充效果。

此次额外增加差异,则是在耳机采用皮肤感测元件,而非透过光线感测元件来判断是否正常配戴,如此一来即可更真实判断使用者有无配戴耳机,避免耳机因为光源误判,导致明明将耳机取下,却仍维持播放音乐的情况。
另外,第三代AirPods也比照AirTag加入支持UWB超宽带定位功能,配合以众多苹果设备所发出蓝牙信号构成庞大连接网络,即可透过「寻找」 (Find My)功能快速定位找到遗失的第三代AirPods。
该选哪一款AirPods?
整体上来看,扣除采全罩式耳机设计的AirPods Max,目前以耳塞形式使用的AirPods、AirPods Pro均提供白色款式,同时AirPods Pro仍定调最高阶规格定位,并且支持主动降噪、空间音频与IPX4等级防水抗汗设计,但电力续航时间却是最短,最长音乐连续聆听时间仅4.5小时。
至于在音频技术部分,同样也是AirPods Pro对应最完整规格,其中包含主动式降噪、通透模式、适应性等化及空间音频功能,耳机也采用苹果特制高位移范围驱动单体、高动态范围扩音器,以及针对入耳式耳机配戴时,维持内耳压力均衡的透气系统设计,而透过波束成形双麦克风强化收音效果之余,更以内向式麦克风提高收音清晰度。
而第三代波AirPods则是加入支持空间音频,并且比照AirPods Pro增加适应性等化、空间音频等功能,同时也采用苹果特制高位移范围驱动单体、高动态范围扩音器,甚至在耳柄部分加入力度传感器
,让用户透过不同压按方式操作耳机功能,最长电力使用时间更拉长至6小时,搭配充电收纳盒更可让时间增加至30小时。
此外在收音部分也跟进增加内向式麦克风,藉此提高收音清晰度,并且藉由皮肤感测元件更正确判断使用者实际配戴状况,避免产生误判而使耳机电力无谓浪费。
其余部分,包含透过蓝牙5.0方式连接,可在登入相同iCloud帐号的装置间切换使用,支持H1芯片快速配对与Siri快速唤醒等功能,则是与其他AirPods相同。
目前第三代AirPods上市后,苹果仍会在市场维持销售第二代款式,并且将价格调降为4290元,藉此作为入门选择。 而第三代AirPods目前会定调在中间均衡选择,成为不习惯AirPods Pro入耳式配戴设计,或是希望有更长使用电力的需求,另外也能满足预算相对有限,但是能以第三代AirPods满足多数使用需求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