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Craig Federighi 谈“幕前调度”限定 M1 iPad 的考量点(编辑观点)
桌面级功能下放,必须用上桌面级的 SoC 好像并不奇怪?
看到犹如桌面系统一般,可以更自由调整窗口尺寸并能(在同一颗屏幕)并列显示最高 4 个 App 的幕前调度(Stage Manager)功能确认登上 iPadOS 16。 然而后续的 M1 SoC 以上的硬件限制,想必也浇熄了许多老 iPad Pro 乃至于其他非 M 系列 iPad 的用户,对于「终于可以更多工」使用苹果平板电脑的兴奋之情(QQ)。
虽说苹果设下这样的条件或多或少会让人觉得是为了要增加购买新产品的诱因,不过其实透过该公司的软件工程资深副总Craig Federighi在媒体访谈,大家应该有机会更理解幕前调度的深度考量点为何 – 虽然依然是「很苹果」的原则,但其实也算是合理。 继续阅读苹果 Craig Federighi 谈「幕前调度」限定 M1 iPad 的考量点报导内文。
▲本篇图片来源:Apple
苹果 Craig Federighi 谈“幕前调度”限定 M1 iPad 的考量点(编辑观点)
就我们先前所知,苹果其实在 WWDC Keynote 结束之后也很快就提到在 iPadOS 上,若想使用到 macOS 桌面系统所下放的幕前调度功能,将至少需要 M1 SoC 所提供的强大 GPU 算力、高速 I/O 的虚拟内存、更快的存取速度与更多的 RAM。 才能在外接最高 6K 分辨率屏幕时,应付 Stage Manager「台前」同时运行最高 8 个 App(每个屏幕 4 个嘛)的顺畅使用。

当然,讲到这大概也有人会觉得,其实A系列SoC的效能也十分强大,再加上先前iPad最高也有来到6GB RAM,与M1基本款的8GB RAM相差明明就不算大。 因此觉得某种程度来说,假若苹果可以限制老 iPad 机型不可在外接显示器使用此功能(毕竟是双倍负担? ),搞不好就能让「非」M1 iPad 也能用上这项允许更多窗口同时使用的新多任务接口?
这样的疑问,似乎在苹果高管Craig Federighi与Tech Crunch对于此功能的访谈中,获得了可能的解答 – 也就是可能会让人觉得像是O话的「苹果体验标准」。

访谈里 Craig Federighi 先是小小透露了幕前调度的开发秘辛 – 这个想让多重工作环境能用起来感到更明确、更友善的多视窗界面在发想阶段时,苹果这两支独立的系统开发团队很巧的在构思阶段都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 应该也不用讲是哪两个系统了吧(笑)。

macOS 与 iPadOS 想分别打造「复杂走向更专注」与「单纯走向更多工」界面的方向,让他们在幕前调度这个路口遇到彼此。 而这项功能对于后者而言也许意义更是远大 – Craig Federighi 甚至在访谈提到幕前调度是「iPad 进化弧线重要的一步。」

毕竟就两个系统的体验路线来讲。 对本来就能够应付复杂任务的 Mac 电脑,幕前调度新颖体验也许会造成用户的不习惯。 不过既然原本 macOS/ OS X 原本就有 Space 切换、Mission Control 乃至于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多窗口使用体验,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原本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Craig Federighi认为只要有20%的Mac使用者觉得幕前调度是个好工具,那就已经是fantastic(很棒)的表现了。 不过对于 iPad 用户而言就不仅仅是直接把这功能做出来这么简单而已…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功能必须符合苹果认为 iPadOS 的系统功能不该照搬复制其他系统,必须考量 iPad 的独特体验来打造功能的原则 – 鼠标键盘支持也是这样才姗姗来迟吧?
此外,为了打造以平板电脑出发的功能体验。 苹果在软件方面也得要一步步铺陈,先透过系统架构来引导移动应用开发者开始支持包括先前分割窗口多任务接口乃至于这次的幕前调度(编按:讲起来 M1 Mac 开始支持浮动窗口的 iOS / iPadOS app 也是酝酿此功能的步骤之一吧? )。

而不仅软件,硬件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Craig Federighi 提到,自 iPad 推出以来苹果针对其在系统反应与交互性体验方面有着极高标准的要求 – 就他的说法,是希望能达到让系统反应快到,用户会有彷佛触摸到屏幕下实物的错觉。 也因此,对于必须实现这样标准的难度,他也认为一般人可能较难理解。

鉴于苹果有点算是自作孽(? )的高标准。 有别于「原本就可以很复杂」的 macOS,若是要与桌面系统开发团队集思广益一起打造出相同功能的话,来到 iPadOS 这边,不仅软件要逐步铺陈配合,硬件方面的支持更是必备条件。 而M1 SoC具备的高DRAM能耐与NAND的高性能表现,得以实现的超高速虚拟记忆体交换速度,显然才能真正符合Apple对于幕前调度功能该有的体验标准。
这种先前被视为放在 iPad 上有点大才小用的桌面级 SoC 规格,现在看来,也成为了苹果平板电脑系统在生产力方面得以正式跨入桌面领域的最强伏笔?

结语
回到一开始我们想要透过的专文希望能找到,为什么苹果不愿意稍稍「阉割」幕前调度让更多 iPad 也得以获得此功能的这个问题,也许还未有答案。
但要笔者猜测的话,总为了要符合心目中「体验」标准而设下许多目标,彷佛没达到就死不愿意推出给用户的苹果。 虽然一些功能的推出常常会慢到变成让人像是在致敬其他系统 – 所以有人会拿「重新发明」来开玩笑。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对于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体验这份坚持,的确是有着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存在。

至于幕前调度所需要的效能是否真的对「非」M1 iPad 太过勉强,或单纯因为苹果认为支持多屏幕体验是新世代 iPad Pro 的「基本」而必须做出取舍。 个人是比较偏向苹果是希望能将此功能,放在效能方面可以更游刃有余对应的产品,才会选择从 M1 开始划下一道明确的硬体限制。
认真讲就笔者的印象,除了LiDAR相机模组、Apple Pencil配件支持之类的先天硬件差异导致的功能差异限制,其实苹果对于以效能来划分iPad产品功能的做法,在近年来都算相当节制? 从这次大家对于幕前调度硬体限制的关注程度来看,先前被认为用在 iPad 有点 overkill 的 M1,也的确可以视为苹果推动「PC」世代转型的新起点了。
扩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