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AI圈超夯的Nano Banana(纳米香蕉)是谷歌最新AI生图模型的昵称,其实完全没有经过命名会议、也不是营销包装出来的成果。 谷歌 官方日前亲口揭露,这不过是一位工程师在半夜赶着上传测试模型时,随手输入的昵称,结果意外红遍全球。
「Nano Banana」真的只是个随便取的昵称
近期在 AI 图像生成领域爆红的谷歌模型 Gemini 2.5 Flash Image,除了功能强大,网络上最吸睛的反而是它的可爱昵称「Nano Banana(奈米香蕉)」。 这个听起来像零食、又像玩具的名字,其实完全不是官方策划出来的结果。
▼ Nano Banana 生成的公仔图片,完美还原神情

根据 谷歌 主管 David Sharon 在官方 Podcast《Made by 谷歌》节目的分享,这个名字最早只是某位产品经理在凌晨测试时,临时为模型输入的代称。 她当时只是想匿名上传到 LM Arena 平台,便随手打了「Nano Banana」提交,没想到这个名字比模型本身还先红。
由于网友口耳相传,甚至直接拿这名字称呼整个模型,谷歌 最后干脆「从善如流」,正式将这个昵称纳入品牌一部分。
Nano Banana :真实还原人脸,成为 AI 生图新宠
除了命名上的话题性,David Sharon 也提到这次模型技术最大的突破,是在人脸细节的表现上更真实,可以生成「看起来真的像你」的角色,而不是过去那种模糊抽象的 AI 脸孔。 这项技术改进,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感受与满意度。
根据消息指出,谷歌 也正积极准备Nano Banana 2 与Gemini 3,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图像质量,有机会在2025 年12 月 亮相。
不只Nano Banan,其他科技大厂名称怎么来?
其实这种「原本只是暂时用、结果就留下来」的命名故事,在科技圈并不少见。 以下几个知名品牌的名字来源,也都让人会心一笑:
谷歌:当初创办人想用「Googol」(数学上代表 1 后面 100 个零),象征庞大的信息量,但在注册域时拼错变成「谷歌」,就这样沿用至今。
Apple:Steve Jobs 因为喜欢吃苹果,其他创办人又想不出更好的名字而已,而且电话簿排序会排在当时的竞争者 Atari 前面,就决定叫「Apple」。Sony:来自拉丁文「sonus(声音)」与英文「sonny boy」的结合,想要渲染出年轻、有创意的品牌形象。
Adobe:取自创办人家后面流经的小河「Adobe Creek」,没有特别寓意,就是地名。
Samsung:韩文中的意思是「三颗星」,象征「伟大、繁荣、永恒」。
Intel:由「Integrated Electronics」缩写而来,本来叫「Moore & Noyce Electronics」(两位创办人的姓氏),但听起来太像 “more noise”,才改名,最终由 Noyce 女儿建议改为「Intel」,取自「Integrated Electronics」。
这些命名都显示出,有时品牌名的由来并不如你想象的严肃正式,甚至可能只是当下的一个小念头或错误,但只要产品足够强,就能让这个名字变得有意义。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