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笔记工具越来越多,到底哪一款才能真正帮你省时间、有效率完成会议记录呢? 这次我们把市面上热门的 Plaud Note Pro、Philips 小飞笔、NotebookLM 搭配 iPhone 的使用放在一起比较,从硬件设计、收音与转录能力、AI 功能、资料安全到价格定位逐一检视,最后分析你哪一款最值得专业人士入手。
会议记录与整理:我想要看到什么?
目录
首先要知道「一个会议结束后,我想得到什么?」或是「在整场会议上,这工具可以帮我做些什麽?」
就我自己(甚至是大部分的人)来说,最需要的是:
基本上要求不多,但想要在这两点上获得好的结果,必须要能够「录得清楚」、「文字转录够准确」、「能分辨谁说了什么」,以及 AI 对于文字、语言的处理能够使用正确的模型。
所以这次的比较我们就会基于以上几点来做测试,然后再包括一些额外的加分项目一起做评估。 下面先快速看一下这次要比较的三款会议记录工具是哪些。
Plaud Note Pro、Philips 小飞笔、NotebookLM
Plaud Note Pro

Plaud Note Pro 采用极简信用卡式外观,配备铝合金波纹机身,质感专业且耐用,机身仅约信用卡大小(85.6 × 54mm)、厚度 2.99mm,重量仅 30 克,非常轻薄便携 。 上方还有一个0.95寸AMOLED显示屏幕,可实时显示录音模式、电量等信息。
上方按键的功能除了开始录音、结束录音以外,在录音期间按一下还可以标示重点,后续 AI 整理重点的时候就会把标示的地方特别加进去。
在不比较功能的情况下,我个人比较喜欢 Plaud Note Pro 外型给我的专业与简约感。
Philips 小飞笔 VTR5900

Philips 小飛筆 VTR5900 則走傳統原子筆造型,長條形筆身搭配筆夾設計,筆芯還可以更換(但是粗細好像就一種),重量約 25 克,單手即可持握或夾在口袋,攜帶方式直觀熟悉;但它沒有螢幕,僅靠機身上方的按鍵與 LED 指示操作,狀態顯示不如 PLAUD 直覺。
小飛筆在外型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可書寫」,如果你臨時需要簽名、要寫點什麼的話,把筆芯轉出來就可以用,算是蠻方便的。
NotebookLM

NotebookLM 不是一款實體工具,它是 谷歌 推出的雲端 AI 服務,使用時需要透過手機、筆電等其他裝置收音再上傳到 NotebookLM 上透過 AI 整理,雖然硬體上沒有額外負擔,但這也表示沒有專門為收音優化的設備,一切仰賴你已有的裝置。
但這樣的好處則是你不需要被硬體綁架,只要可以上網、有手機的地方都能夠隨時錄音、摘要會議內容。
誰錄得比較清楚?
能夠把聲音錄得清楚才可以提供好的音源給後續 AI 模型進行分析。
直接来实测在大约 4 公尺距离的地方,模拟开会的感觉读出一段《乔布斯传》的内容,中间还有电风扇的噪音,大家盲测听看看哪一个收音效果最好。applealmond · 录音测试_1applealmond · 录音测试_2applealmond · 录音测试_3
公布答案,从上到下依序是「小飞笔」、「Plaud Note Pro」以及 iPhone 语音备忘录收音,你觉得哪个比较好?
我自己认为 Plaud Note Pro 的降噪效果比较清楚,没有过多「嘶~」的背景环境音,而且人声的饱和度也比较高,甚至在 App 中还可以在播放时设置 AI 增强语音的程度,可以更进一步减少噪声,放大人声,而不是你现在听到的这样; 小飞笔和 iPhone 内置收音,在人声的部分其实差不多,但是小飞笔的噪声相对 iPhone 收音更少。
就硬件规格来看,Plaud Note Pro 收音配置确实比较完整,内置四组高感度MEMS麦克风,能清晰录下最远约5公尺内的声音,同时搭配智能降噪算法有效抑制背景噪音。 不论在大会议室角落发言,或户外环境,都能捕捉到会议的任何细节。
Philips 小飞笔未明确提到麦克风数量,但有强调搭配高灵敏麦克风,可以分离噪音,还原现场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下收音距离 3 公尺。
NotebookLM 本身没有专用麦克风,如果用手机录音,收音清晰度取决于录音的距离; 如果是笔记本的内置麦克风则通常只适合个人使用,在多人会议场合较难顾及每个角落的声音。
谁的转录效果更好?
声音的来源有了,接下来看看转录逐字稿的结果,谁的准确率更高。
中文逐字稿转录效果
▼ 字比较小,建议大家放大画面来看

整体逐字稿的转录效果来说,Plaud Note Pro > NotebookLM >>> 小飞笔
Plaud Note Pro 只有一处错误,把「艺术和科技结合」转录成「艺术和科技节目」,其他几乎都没有问题。
NotebookLM 有三处,分别是:
此外,前面辨识出人名「凯一」,虽说是音译,用哪个字倒是无所谓,但是同一个人到了后面变成了「凯丽」,在这方面看起来就没有做前后文的判断机制。
小飞笔 VTR5900的错误相对多了不少,也有很多内容可能因为收音效果不是非常清楚,所以就无法转录出来。
中英文逐字稿转录效果
有时候开会可能是中英文夹杂,所以中英文的转录也要来试试看。
我同样用 Plaud Note Pro、小飞笔和 iPhone 录了一段大约 20 分钟 DoDoMan 去葡萄牙和当地人互动的音频,这段文件有几个挑战:
Plaud Note Pro
中英文夹杂的处理还不错,包含地名甚至当地河流的名称都可以辨识出来,就连「很 Chill」这种口语说法也没问题; 对话时出现几句英文的情况有大概 95% 能够识别出英文在讲什么。
▼ Plaud App 连很口语的英文都可以转录出来

不过原始视频中后来有很长一段是通过英文在对话,这里的 Plaud AI 则是直接把它翻译成中文,但我觉得这倒无所谓,只要翻译正确就可以了。
▼ Plaud App 直接把英文翻成中文

小飞笔
小飞笔的部分看起来也是努力的想做到中英文夹杂的转录,但像是下面 1:37 原句应该是「Sorry, are you from Porto ?」、「hm… me? No」、「Where are you from?」、Colombia,小飞笔呈现的结果看似不太妙。
▼ 小飞笔中英文转录漏了多句

NotebookLM
NotebookLM 支持视频声音转文字,所以我就直接把视频导入,出来的逐字稿我也截取同一段来看看。
NotebookLM 的表现结果比小飞笔好,同一个段落的辨识完整度就高很多,只是少了「hm… me? No」、「Colombia」这两句,但这个在 PLAUD AI 里面也没有被转录出来。
▼ NotebookLM 在中英文转录结果还不错

这类「句子没有被转录出来的状况」其实在 Plaud 和 NotebookLM 的其他句子中也有发生,可能真的是收音效果不好的关系,但都不是太大量的缺失。
另外像是 Plaud 可以辨识出来的「很 Chill」在这里变成了「很臭」 😂
▼ NotebookLM 把「很 Chill」转录成「很臭」

不过 NotebookLM 在多语言转录的呈现上看起来比较能保留原味,不会有像是 Plaud AI 自动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的状况,原文讲什么就呈现什么语言的文字出来,唯一缺点就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真要看逐字稿的时候很辛苦。
▼ NotebookLM 接收到什么就产出什么

用一段比较清楚的音档来测试
后来想想上面的音档挑战性真的太大了,一般会议上的对话其实相对清楚一点; 若是大一点的会议室可能大家发言还会有麦克风可以用,所以我找了《主管英文沟通力 Executive Plus》这个频道介绍中英文夹杂的’晶晶体’这集 Podcast 来测试。 因为这是一个Podcast节目,所以基本上不太会有抢话、收音不清楚的问题。
我把逐字稿的全文放出来,大家如果真的想了解的话可以自行比较一下。
Plaud Note Pro
小飞笔
NotebookLM
Plaud Note Pro 搭配 App 几乎 95% 都有正确转录出来,整个 8 分钟的录音档大概漏掉 3、4 句话,包含其中有一句比较长的「So I think that is also a way of code mixing or code switching…」这个反而是小飞笔和 NotebookLM 有转录出来但 PLAUD 没有,但是整体来说 NotebookLM 和小飞笔,Plaud Note Pro 转录出来的英文基本上正确率高很多。
例如其中一段讲到「真是太 amazing 了」在 Plaud Note Pro 有正确辨识出来,NotebookLM 辨识成「真是太 azing 了」,小飞笔辨识成「真是太阳美景了」。
谁的会议摘要整理比较好?
转录完的重点就是谁的 AI 摘要整理得比较好。
Plaud Note Pro
Plaud Note Pro 搭配 App 能在多种大语言 AI 模型之间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在会后自动产出结构化的会议纪录,这部分我觉得 Plaud 整理的就非常好,包含撷取会议精华重点的「逐字稿摘要」、会议中提到的重要数字或信息、待办事项清单、以及视觉化的心智图。
心智图能将讨论内容以图形节点呈现,帮助我快速理解整场会议的脉络和逻辑层次,非常适合复杂议题的检视。
而且 Plaud 提供超过 3,000 种摘要模板库,用 AI 理解录音档的前后文义,不只是把逐字稿做简单总结,而是让不同模板提供符合需求、根据不同会议类型客制化的摘要重点,给到超越逐字稿的深度洞察。 例如,针对项目会议可以套用「待办列表+决策记录」模板,针对销售简报可套用「重点收获+后续行动」模板等等。
▼ Plaud App 包含 3,000 种以上的摘要模板适用不同情境

不仅给我重点,还能用我希望的结构呈现,大幅减少会议的后续工作。
此外,通过 Ask Plaud 功能,可以直接「用问的」来得到和会议相关问题的答案,如果摘要没有出现的内容就可以自行通过 Ask Plaud 功能让 AI 协助我快速确认。
▼ PLAUD App 可以通过 AI 进一步互动整理内容

而且 Plaud Note Pro 还有个「一键标记重点」的功能,非常好用。
顺便跟大家说一个行业的小知识,当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觉得受访对象刚才讲的内容是新闻重点,就会在原本握住的麦克风上伸出一只手指头,稍后回去要找重点时,就看画面直接找手指头有伸出来的那个时间点就可以了,不用从头看到尾,漫无目的找重点。
而 Plaud Note Pro 这个「一键标记重点」就类似这个概念。 在会议或是通话录音的当下,如果你觉得刚刚的内容是很重要、需要在摘要中特别显示出来,就在机身上方的按钮点一下,App上就会立刻产生刚才录到内容的摘要,并在后续整个会议摘要中特别融入这段内容。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自行加入笔记或是用拍照的,例如把课堂上老师黑板写的重点拍下来、讲者投影的 PPT 拍下来,一样会在摘要中整合进去。

Philips 小飞笔 VTR5900
小飞笔的摘要效果老实说我觉得比较普通,摘要出来的结果感觉像是一场会议的大纲而已,没有让我知道实际上会议讨论的内容。
▼ 小飞笔 App 整理的转录摘要

而且小飞笔也没有进一步提取待办事项或数据清单,属于纯文字的摘要总结,后续若要转化为任务列表仍需人工整理。 同时它也没有心智图或互动问答等进阶功能。
NotebookLM
NotebookLM 在生成逐字稿后,会给一个简单的摘要,但这就只是简单扼要说明转录的内容,如果想要有高度结构化的会议记录,必须要自己再额外下指令询问。
不过NotebookLM因为属于对话式的 AI 工具,与 PLAUD App 一样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提供和会议内容相关的解答,甚至你可以通过「探索」的功能额外补充资料进来,对于想要更深入研究相关议题、需要补充资料来完整报告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 NotebookLM 主要还是靠「问出内容」

额外的实用功能与细节
有几个我在使用上的细节想要特别拿出来讲:
关于电量显示、充电与续航的部分

有一次我要做测试的时候,发现小飞笔无法和App连接,研判大概是没电了,于是拿去充电,但是充电过程中我几乎不知道现在充了多少%? 要多久才会充满? 甚至是已经有电而且可以连上 App 了也没有显示,这对当下的我来说其实有点困扰。
但是 Plaud Note Pro 通过上方的 AMOLED 就可以看电量,App 里面也可以看,而且直接显示数值更直觉,这点我觉得至少在电量与续航力上相对让我更放心。
而且官方资料显示 Plaud Note Pro 可以连续 50 小时连续录音、60 天待机,我自己特别注意了在 10 天内断断续续的使用下,电量从 71% 降到 58%,真的充一次电可以用很久。
关于随身携带的部分

无论是 Plaud Note Pro 或是小飞笔其实都可以随身携带。 小飞笔可以直接插在衬衫口袋,想录音的时候随时使用就可以了; Plaud Note Pro 则是可以通过 MagSafe 卡套磁吸在 iPhone 背面(没有 MagSafe 的机型也可以使用附赠的磁吸环,一样可以有磁吸效果),想录音的时候随时按一下就开录。
这部分 Plaud Note Pro 更符合我的使用需求,因为无论是小飞笔或是 Plaud Note Pro 都可以放衬衫口袋,但如果今天我穿的衣服没有口袋,那小飞笔就要另外找地方放,Plaud Note Pro 还可以磁吸在 iPhone 背面,而 iPhone 我几乎是随时带在身边的。
关于录音可用性的部分

另一个让我比较喜欢 Plaud Note Pro 的部分,是他可以在不用扩音的同时录下电话内的声音,机身上方屏幕旁边的那颗按钮按下开始录音后,Plaud 会自动辨识现在是要一般环境录音还是通话录音。
一般录音就是通过内置四组高感度MEMS麦克风,清晰录下最远约5米内的声音; 通话录音则是 Plaud Note Pro 通过骨传导技术接收音频。 因此,无论是使用 LINE、谷歌 Meet 或是其他任何通讯、会议软件,只要声音是通过手机话筒传出,它都能精确录下内容。
总之需要录音的时候按一下就对了。
而这部分是一般录音工具或是小飞笔无法做到的,保有隐密性以及便利性,录制的声音又清楚,我自己蛮喜欢 Plaud Note Pro 这个特色功能。
PLAUD Note Pro 虽然费用高了一点,但值得

上面这句话应该就算是我的总结了吧。
比较了 2 款硬件产品 + 1 款纯应用服务的会议录音、摘要整理工具,老实说 Plaud Note Pro 搭配 App 的效果真的是比较好。
无论从收音,到转录,再到摘要生成都有不错的表现,再搭配App提供的多种模板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情境。 卡片式的设计、0.95寸AMOLED屏幕、MagSafe磁吸式设计以及可通话录音的特色都让Plaud Note Pro使用起来更便利。
而且我渐渐觉得 Plaud Note Pro + App 已经变成我很仰赖的一款资料搜集、整理工具。 过去曾想说用手机录完再丢到 NotebookLM 或 ChatGPT 之类的 AI 工具整理就好了,但后来发现很多时候,这种需要整理重点的场景可能来的出其不意。
例如之前去参加一场App发布会,跟参加的团队聊天过程中,一开始也没想到要做纪录,但聊着聊着觉得内容蛮有料的,就随时录下来,然后在回程的捷运上直接通过 Plaud App 整理摘要。 所以不一定是其他 AI 摘要工具真的如此不堪用,而是你很难即时、随手记录重要时刻,以至于这些摘要总结工具也派不上用场。
而且 Plaud App 生成的内容非常有重点,不像很多 AI 摘要工具,看完的心得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此外,通过一键纪录和 Ask Plaud 功能,更能深度了解整个对话的内容,也是我在其他产品上面没有看过的。
当然有人会觉得每月基本的300分钟转录额度不多,但是5小时对于轻量用户来说其实很够了。 若是几乎天天要开会的人,我其实更建议你先试用看看每个月 200 多元的 20 小时方案或是 600 多元的无限转录方案,除了这样的额度可能才够你用之外,这个钱花下去绝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其他地方把这些成本赚回来。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