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师指出iPhone Fold将采用新铰链结构,可使整体成本降低逾20%,为苹果进军折叠手机市场的重要一步。
传闻多年的苹果折叠设计iPhone (以iPhone Fold暂称)目前尚未对外公布,但其生产细节与成本结构已有不少消息释出。 根据市场分析师郭明錤最新说法,苹果此款产品采用的鉸链机构,实际生产成本可能比市场预期更低,有助于降低整体制造门槛,并且提高量产可行性。
郭明錤指出,iPhone Fold的铰链在正式量产阶段时,单件平均成本约为70至80美元,明显着低于先前外界预估的100至120美元。 换句话说,苹果有可能在不牺牲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让每台装置生产成本约能减少20至40美元,对其首款折叠手机的整体毛利率具正面影响。
鸿海与新日兴共同制造铰链,掌握近65%订单
消息显示,该铰链的生产将由鸿海 (Foxconn)与新日兴 (Shin Zu Shing)合作负责,两家公司将以联合事业形式承接约65%的订单量,其余则由位于位于康乃狄克州沃灵福德的Amphenol (安费诺)制造。
若市场反应理想,未来苹果也可能引入立讯精密(Luxshare)作为第三家供货商,进一步增加产能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不过,郭明錤预估立讯精密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之后才会加入参与量产。
随着竞争者加入,苹果在零组件采购上可望获得更多议价空间,进一步控制成本,并且为后续系列机型建立更具效率的供应链结构。
钛合金与铝合金结构仍是主轴,液态金属版本重量或成考量
先前市场曾多次传出,iPhone Fold外观可能采用两台iPhone Air「拼合」构成的折叠结构,延续超薄机身与轻量化设计理念。 机框部分预期将使用钛合金与铝合金混合材质,确保折叠结构的刚性与耐用度。
郭明錤早期分析也曾提及,苹果内部一度考虑以不锈钢框架搭配液态金属鉸链,但该设计会导致整机重量增加,不符合轻薄取向,因此现阶段更可能维持钛合金与铝合金组成方案。
量产时程仍未明朗,折叠手机传闻延宕多年
虽然市场传闻指称iPhone Fold将于2026年推出,但此款产品是否实际投入量产,目前仍未有明确时间表。 从201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苹果准备推出折叠手机的消息传出,却始终停留在「一年后问世」的阶段。
随着三星、谷歌、小米、vivo、OPPO等品牌接连推出新一代折叠手机产品,苹果在此类产品的推进发展显得格外低调。 不过,从供应链准备与成本优化等调整作法来看,外界普遍认为苹果仍在稳定推进其产品开发,只是上市时程可能取决于屏幕耐用性、机构寿命与软体体验是否达到品牌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