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等3C产品市场趋向饱和,各大品牌将下一个市场瞄准「虚拟现实(VR)」,苹果预计在2024年初正式对外销售的虚拟视觉头戴装置Vision Pro; 三星将VR设备申请商标权「Relumino」; Meta公布最新的VR 眼镜Quest 3。 《天下杂志》亦表示,此类头戴式装置是「智能手机之后的新圣杯」。

不止是游戏
VR可将现实、虚拟融合为一,用户能透过头戴式装置完全打破屏幕限制,把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重叠。 相关研究证实,人体约50%的大脑用于视觉处理,因此VR技术不仅可以让使用者提升游戏或是观影的体验,更有开发者利用其环境拟真的特性,将VR用于焦虑症、惧高症与创伤症等诸多症状的治疗上。
VR在疾病治疗与复健的应用范围与效果深受期待,美国医疗保险机构AgeWell New York更宣布将VR疗法正式纳入保险计划,该机构表示将承认并负担会员进行VR治疗的费用,而将VR疗法纳入民营企业保险福利的举动,也代表VR的全面应用逐步成为趋势。
VR进入生活的隐忧
VR通过视觉感官影响大脑,能达到融合虚实、治疗疾病的效果,我们不得不考虑,当未来虚拟现实的技术越发成熟,在高度娱乐性的糖衣下,虚拟现实的过度使用或许会引发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关研究指出,针对「虚拟实境诱发解离状态的可能性」实验计画,受试者中分别出现「暂时性自我外观认知障碍」的轻微症状,与「觉得自己的意识错置在别人的身体中」的严重认知错乱等状况,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解离性身份障碍(DID)」。
而也有专家忧心,如果使用VR大量将现实与虚拟穿插结合,会导致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甚至让网络生活较精采的人在「更真实的虚拟世界流连忘返。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专有名词形容VR引发相关症状,如:VRIDD(Virtual Reality-Induced Dissociative disorders,虚拟实境造成的解离性失调),并且此类症状将会随VR盛行愈来愈常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VR作为新兴工具,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取决于使用情况,沉迷使用会造成身心灵的负担与伤害; 正确的规划应用则达到治疗复健与娱乐的效果。 而随着VR的技术快速发展,如何在应用与开发间平衡现实与虚拟世界,是值得思考的长期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