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纸盒仍然采取目前990 PRO的包装设计,差别只在于左上方标示着
4TB容量,右上方仍是代理商标签。

外纸盒背面12国语言简述产品规格,部分说明资料仍被被代理商的中文
贴纸盖上。

外纸盒侧边标示生产日期为今年9月下旬,韩国制。

割开封签,依然看到PRO系列专属的白色系胶盒,SSD稳稳摆放其中。

取下上层胶盒,SSD说明书仍然置于胶盒内底层。

SSD正面贴着产品标签贴纸,与2TB版容量的配置乍看有点相似。

SSD背面很干净,没有任何NAND或DRAM布局,我最爱这样的设计,至
少搭配散热器,或其它人想在笔记本上使用时较不会有太高的问题。
说真的,我一直很好其其它厂商为何作不出来呢?

由于怕手残撕贴纸不顺会破坏保固,引用国外TECHPOWERUP网站的图
档及规格说明,若有不妥,将会随时移除。
根据国外的实体照片,这条SSD的金手指附近配置着Samsung S4LV008
主控,代号是PASCAL,仅配备单颗DRAM及两颗NAND,就真的很单纯,
也不是DRAM-less 4TB SSD能作到的。

NAND制程为236-layer,内部传输率为2400 MT/s; DRAM快取仍然为
三星自家产品,规格为LPDDR4-1866,单颗DRAM容量为4096MB。

将4TB SSD装入目前搭载990 PRO 2TB的附散热风扇散热器内。

上机运作实物照。

开箱结束,上机去。
测试环境简述:
M/B: ASUS ROG MAXIMUS Z790 Hero BIOS 1303
CPU: i7-13700K O.C. P-Core oc 5.5G, E-Core 4.4G
RAM测试组: TEAMGROUP 十诠 T.FORCE Delta RGB DDR5-7200 24GBx2
OS SSD: Samsung 990 PRO 2TB
SSD测试组: Samsung 990 PRO 4TB
SSD散热器: RADIATOR NVMe M.2 2280 SSD附涡轮扇
M.2 SSD安装槽: 主板M.2_1 (CPU通道直连)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2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透过CrystalDiskinfo,支持NVMe 2.0协议,刚上机温度摄氏38度。
比较意外的是它的固件版本编号停留在0B版,而不是像2TB以下容量
已推进到3B版本。

密闭机壳内连续高负载测试,机壳前置风扇以约1000rpm低转速吸风
至机壳内,搭配散热器的小风扇,最高温度可控制在摄氏74度。

HWiNFO64在同样环境中抓到的最高运作温度为摄氏71度,主控最高温度
升至摄氏90度。

Windows系统可以抓到的容量值为3726.01GB。

采取NTFS架构予以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值为3.63TB。

AIDA64 Read Test Suite,设定档案容量为1MB及8MB测试。
随机读取速率约5512~5912MB/s。

AIDA64 线性读写测试,设定文件容量为8MB。
线性读取曲线在容量值40%前略有抖动但算稳定,之后偶出现较大的
抖幅,平均读取速率5820MB/s; 线性写入曲线维持990 PRO系列常见
的大幅度抖动,这部分让人感觉仍不舒服,平均写入速率2929MB/s。


AIDA64 随机读写测试,设定文件容量为8MB。
随机读取曲线抖动幅度较线性读取略大些,平均读取速率5819MB/s;
随机写入曲线抖动幅度明显大于2TB容量,平均写入速率4757MB/s。


AJA 设定视频格式为3840*2160 4K RED HD分辨率,编码为16bit RGB,
从256MB~64GB全测一轮,抓取几项结果。
读取速率6150~6174MB/s、写入速率6032~6123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设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测试皆勾选Write-Thru选项,从1GB~32GB
全测一轮,抓取几项结果呈现。
Compress 0Fill 模式。



Compress 100%模式。



AS SSD设定文件大小为1GB及10GB,也测试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循序读写速率5825及5214 MB/s,4K-64Thrd读取977K iops,
4K-64Thrd写入1001K iops。


10GB容量,循序读写速率5876及5383 MB/s,4K-64Thrd读取978K iops
4K-64Thrd写入1070K iops。


Benchmark 测试项目
1GB容量, ISO读取速率4292MB/s、程序加载速率2354MB/s。

10GB容量,ISO读取速率4270MB/s、程序加载速率2287MB/s。

Compress Benchmark 测试项目
10GB的读取曲线波动还算稳定,写入曲线偶尔出现大抖动。

10GB的读取曲线波动还算稳定,写入曲线偶尔出现大抖动。

ATTO Diskbenchmark设定档案长度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 模式分别设定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
模式进行测试。
Overlapped I/O,伫列深度4 (QD4)模式:读取速率最快6.67GB/s、
写入速率最快6.42GB/s,读取或写入速率测试过程中都不掉速。

0-Fill模式,伫列深度1 (QD1)模式:读取速率最快4.53GB/s、写入速
率最快5.98GB/s。 1G以上的读取速率偶尔会掉速,写入速率却稳定。

Random模式:读取速率最快4.57GB/s、写入速率最快5.94GB/s。
2G以上读取素率偶尔会掉速,写入速率反而稳定不掉速。

CrystalDisk v8.0.4,选取NVMe SSD,测试Default及0Fill两种模式,
并选取64MiB、512MiB、1GiB、2Gib、 4GiB、8GiB、16GiB及64GiB
不同容量。
Default (Random)模式:Seq Q8T1循序读取速率落在6924~7152MB/s、
写入速率6706~6867MB/s。 4K Q1T1读取速率101~106MB/s、写入速率
316~332MB/s。

0Fill模式:Seq Q8T1循序读取速率落在7070~7152MB/s、写入速率
6724~6869MB/s。 4K Q1T1读取速率104~106MB/s、写入速率316~330MB/s。

选取Default(随机),设定1GiB容量进行混合模式测试。 混合读写的
速率都还有7100MB/s以上,4K读写速率也没有降太多。

选取Default(随机),设定1GiB容量进行真实世界(Real World)混合模式测试。

eZIOmeter设为干净的全碟环境测试,循序读取速率平均约6677MB/s、
循序写入速率平均约4741MB/s; 4K QD32随机读取最快可达1366K IOPS、
随机写入最快为1057K IOPS,4K QD32的最快随机读写速率比之前测过
的PCIe 5.0×4 SSD都还要快一些。

HDTune v5.75设定文件容量为8MB,各测试选项结果值如下图。
循序读写测试项目:循序读取速率曲线呈现窄幅波动,平均读取速率
5891MB/s; 循序写入曲线在1600GB以前呈现窄幅波动,之后因SLC快
取耗尽降至约1500MB/s速率到终点,平均写入速率3146MB/s。


随机读写测试项目


附加读写测试项目


File Benchmark选项以Block Size 512MB档案长度为基准,设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分别测试Zero及Mixed数据型态。
Mixed型态结果。

Zero型态结果。

将档案设为250GB,写入曲线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都不掉速,搭配这套
软件的循序写入测试加以观察,似乎这款SSD的SLC Cache有可能超过
400GB, 对多数循序写入的环境应该可以提供稳定的写入速率。

PCMark 10测试,分为系统碟及数据碟两种模式测试。
系统碟分数为4248、带宽为671MB/s。

资料盘分数为8027、带宽1168MB/s。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得到4269分。

TxBench设定文件长度64MB、512MB、4GB及32GB,测试随机及0Fill资料
,抓取几项结果。
0Fill数据模式


随机模式


装上Samsung Magician工具软件,除了提供SSD状态外,三星魔术师软
体(Magician)提供多样且丰富的功能设定。

执行Performance Benchmark,得到的实测结果,虽不满意但勉强接受。

官方的保修条件设定5年保修或2400TBW,本来看到固件为0B版本且未
有其它更新固件版本时还有点担心会不会重演990 PRO刚推出时的健康
度下滑快速的老毛病? 让人意外的是,尽管4TB容量搭载的固件版号不
是3B版,全部测试完成,写入约27.89TB时,健康度仍维持在100%,
让人松了口气,看来实际可写入量预估应该远大于2400TBW。

测试至此,作个简单的测试结论:
优点
1. 单面DRAM及NAND Flash配置,提供使用环境最高兼容性。
2. 大容量的SLC Cache设定,部分短程软件的循序写入速率达到或超过官方标示。
3. 大容量的SLC Cache设定,部分软件的4K QD32随机读取贴近官方标示。
4. 部分短程软件测试,4K QD32或QD64写入速率有些还超过PCIe 5.0×4 SSD的IOPS值。
5. 原厂提供丰富的工具软件,可自行调整快取空间或是设定运行模式。
6. 原厂的工具软件,可以支持Secure Erase功能,不像部分国内厂商SSD用久了仍无法执行SE。
7. 原厂提供5年或2400TBW保固,实测S.M.A.R.T健康度的稳定性已明显改善,实际可写入量应可以超过官方标示。
8. 与其它Gen4 DRAM Cache的国外大厂相比,这次代理商的定价若搭配促销折扣,显然已具有竞争力。
缺点
1. 4KQD1在压缩或非压缩环境的读/写速率较其它容量版本的差异略大些。
2. 即使在Z790 CPU通道直连及Max Paylod=256 byte环境,循序读取速率无法达到官方标示最大值。
3. AIDA64下的随机写入稳定性显然比起2TB容量版本,略有不稳定些。
4. ATTO部分测试环境,部分大档的读取测试速率会掉速,有点意外。
5. 与其它4TB SSD厂商常见的3000TBW或更多的写入保固量相比,原厂给的写入保固量相对保守些。
以上不专业之简单测试到此结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评希望厂商能见谅,
本文不作笔战用,若有指教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