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在 WWDC 2023 上,Apple Vision Pro 只能提供拍摄不能实际操作,心里觉得有些可惜,但在 WWDC 2023结束之后,笔者受邀参加体验 Apple Vision Pro 活动,且不仅是近距离接触而已,还实际操作部份功能,真实体验到 Apple Vision Pro 的迷人之处,并与读者们分享。 这里没有要跟任何产品比较,仅就现场体验的感受分享。
Apple Vision Pro 的个性化设定
目录
在配戴 Apple Vision Pro 之前,现场工作人员会先进行三项个性化的设定,分别是扫描脸部特征、建立个性化空间音频、配戴合适的镜片度数,让 Vision Pro 能针对个人特征,提供最适合的设定。
扫描脸部特征是为了找到最贴合脸部的眼罩,运作方式是透过具有原深感测相机的 iPhone 来进行扫描,操作上很像建立 Face ID; 建立个性化空间音频是因为每个人头型、耳型不同,对声音及感知也都不尽相同,建立专属的空间音频,也让 Vision Pro 有个好的音效。 至于配戴合适的镜片度数,是要让用户不用戴耳机也能看清楚画面,在现场会协助检测视力后,立即配置相对应的Zeiss光学镜片,并将它放置在Vision Pro里。
因为我前往体验会场时,是戴着有近视度数的隐形眼镜,因此没有眼睛度数矫正的问题,只要进行扫描脸部特征及建立个性化空间音频,等待适合我配戴的 Vision Pro 打造好后,就进入到让我惊讶不停的体验环节。 这里我也总结5点跟大家分享。

特点 1. 配戴方法简易,不太需要学习
在配戴Apple Vision Pro时,只要先戴上眼镜,再调整头顶上方及后侧以3D织法打造的头带,透过右侧的旋钮转到眼镜不会垂下来,同时觉得舒适的位置即可,而要卸下时,也只要转开旋钮,让头带变松就可以轻松取下。 如果跟我一样有刘海,记得要先往后拨,才不会影响到配戴的密合度及舒适度。 也因为配戴方式不复杂,手拙如我也能即刻上手,就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
特点 2. 精准的眼球追踪加手势操作易上手
因为初次体验,难免紧张又兴奋,很怕要操作多次才能上手,但在戴上 Vision Pro 后,所有的操作透过眼球追踪及手势操作就可以完成。
先说眼球追踪部份,在初次使用时会先进行设定,只要眼睛看着画面上出现的圆点,再长按右上角的数字旋钮,进行两眼焦距位置调整后,就算设定完成。 之后只要眼睛看向某个 App、画面、设定按键… 等,就会微微放大显示,就像鼠标光标指向该处一样,只要搭配手势按下确定即可。
至于搭配的手势操作,也是在初次设定时,举起双手让 Vision Pro 侦测完毕后,就可利用食指与大姆指的组合,两指点一下是确定、两指碰在一起往左右拉是画面左右移动,甚至也可以双手一起用,进行画面的放大与缩小。
眼球追踪及手势操作的结合真的很顺畅,尤其是眼球追踪十分精准,只要眼睛看向哪里,就会正确显示位置又或是开启功能菜单,可以想成眼球给成鼠标的光标。 至于手部操作也是十分简单,且手部只要随意及轻松的摆放即可,虽然刚开始时会不自觉把手举起来,但当你发现随便放是如此轻松时也能使用,绝对很快会就习惯了,我想这会加速养成沙发马铃薯。

特点 3. 高画质的 3D、全景、环绕大画面超赞
体验在 Vision Pro 开启照片App 时,因为心里已经知道会有大画面出现,本来不算太过期待。 不过,当开启全景照片时,画面已经是大到动态视野的极限,再透过数位旋钮启开启空间环境功能时,眼前所见已不是大画面而已,是仿佛置身其中的 360 度环绕效果,例如只要打开一张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照片,并开启空间环境功能时,前面所见会让自己彷佛置身在其中。
当然,还有 3D 影像及透过维度运算达到的互动效果,也是令我啧啧称奇。 不管是静态图片或是动态的照片,都仿佛在触手可及的眼前,在刚开始使用时 Vision Pro 时,看到开机时熟悉的 hello 欢迎画面后,会飞出一只蝴蝶停在我手上,还能见到触角及拍动的翅膀。 而在视频体验时,也有播放一段特别制作的恐龙来了的视频,在透过 Vision Pro 观看时,恐龙除了像真的冲到我眼前外,还会跟着我的眼睛互动,忍不住就会想伸手拍拍恐龙。 对了,《阿凡达:水之道》的 3D电影,也可以在 Vision Pro 上感受。
另外,不得不说,Vision Pro 呈现的画质相当漂亮,就像苹果屏幕向来不会让人失望一样,不管是菜单画面、照片、视频… 等,都能呈现高画质的表现,这在视觉体验上绝对加分。

特点 4.空间音频为身历其境大加分
在配戴带 Vision Pro 前的个性化设定中,有一项是个人空间音频,应用在观看视频时,更能体会到量身打造的应用。 在体验中有播放一系列 3D 视频,搭配声音为身历其境加分许多,且透过精准的声音定位,甚至能够分辨出位置与距离感。
当影像跟声音都让人沉浸其中时,为了让 Vision Pro 能保持与真实世界的连结,当有旁人靠近时, 会让Vision Pro 近乎透明,并显示出穿戴者的眼睛,这便是「EyeSight」功能,至少让你不会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相反地,当在使用 Vision Pro 时,面板上则会显示一片光晕,对外人表明穿戴者现在看不到外在环境。
特点 5. FaceTime 通话加入 Persona 显示
配戴 Vision Pro 下,在 FaceTime 通话时人像可用机器学习所打造的数字 Persona 呈现,并可以同步进行协作。 这部分在体验时,刚开始我先入为主以为是虚拟的人物,但又更像真人一点,后来才发现是真人,以至于节奏没跟上,有点可惜。 不过,在过程中还是有感受到协作的应用及便利性,可以让与会的人一起完成任务。

总结:很厉害,但还是有些疑虑
而我在体验完后也有被引导至另一处,聊聊我在当下体验 Vision Pro 后的感想,可见苹果对产品的用心,当时似乎没能好好表达完整,晚上也整理后跟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次体验 Apple Vision Pro 大约 30 分钟,最有印象的地方如上述,其他在 WWDC 23 Keynote 上看到的 MacBook 画面一眼放大、拍摄 3D 影像、与 Disney+ 合作的交互式视频… 等,可惜并没体验到,但已让我相当惊艳。
在硬件设计及操作界面上,相信 Vision Pro 已是完成度很高的产品,但有些细部部分还是会有疑虑,如以大约1磅(约 450 克)重量来看,配戴上会不舒服吗? 以我的经验来说,30 分钟后的过程,没有太过压脸及沉重感,但有看到别的体验者脸上有痕迹。 另外,外接电力 2 小时似乎不太够,毕竟《阿凡达:水之道》片长 190 分钟。 至于 VisionOS 里内建的 App,其实就是 iPhone 看到的那些,在应面上势必得扩展到实际日常、生活、娱乐的应用面,这还是需要开发者集思广义,创作出不同的应用面,这也是 AR/VR/MR 设备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究竟要用在哪里?」。 当然,到明年上市还有半年以上的期间,或许期间能够激发出更多火花。
另外,3,499 美元的门槛,也符合产品名上的 Pro,由价格定位上来看,就不是一般消费者使用,或许得等到产品价格更亲民时,实际应用面也变得更多元后,才能真正普及。 不过,以我 30 分钟的 Vision Pro 体验,真心觉得是款厉害的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