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苹果首度替iPhone 14 Pro系列新机去刘海,并加入「动态岛」设计后,替原本丑陋的打孔屏幕,改用交互式动画来美化突兀又碍眼的挖孔屏幕,瞬间在手机领域和科技圈引起不少话题与关注。
相信还是很多人好奇iPhone 14 Pro系列「动态岛」功能背后设计灵感,以及苹果团队为何会想用动态岛来美化打孔屏幕,近日苹果高层设计副总 Craig Federighi 和介面设计师 Alan Dye 也接受日本知名设计杂志 AXIS 专访,揭露 iPhone动态岛设计由来,大谈背后设计灵感,以及宣称这是 iPhone X 推出后五年来最明显改进。

苹果在iPhone问世15周年写下一个里程碑
苹果特地选在iPhone诞生15周年,针对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加入「动态岛」全新设计,取代原本刘海屏幕,也替iPhone开启一个全新的里程碑。
Craig Federighi 强调「动态岛」设计自 iPhone X 问世五年来第一次出现重大改变,同时也让 iPhone 各种操作迎来大幅度修改,这项新功能变动同时也改变 iPhone 发展。 他最早在内部看到「动态岛」功能时,表示:「我认为它就像是替 iPhone 注入新的生命力,往上滑动应用程序时,动态岛如同黑洞会自动吸收,让岛屿面积变大了,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动画效果,相比和拟人化不同,不可否认动态岛赋予全新 iPhone 个性与活力。」

苹果替「动态岛」给予了新的生命力,能够在播放音乐、录音、倒数计时器或导航等操作,只要退回iOS主画面就会被停驻在「动态岛」区域内,就连同使用 Apple Pay 付款、Face ID 脸部辨识或 AirDrop 接收文件等设定,也会在顶部弹出一个顺畅的动画通知,能够让用户难以发现顶部有挖孔设计。

动态岛功能设计起源和动机
负责人机界面设计师Alan Dye采访中被问到「动态岛」最初设计起源,他回应很难探讨追究最早的创意来源,主要是因为苹果内部,历经多次不同团队互相讨论和脑力激激盪下,最终才确定设计方向,这要归功于苹果内部团队之间合作。
多数用户一直抱怨 iPhone 浏海太丑,希望在手机屏幕顶端状态栏区块内能显示与实现更多特别事情,也是苹果内部设计团队多年来一直想改进重点项目。
Alan Dye 强调「动态岛」想法,并非是近一年内才突然能够腾空出现,关于「去浏海」问题都是在近五年内部持续反复讨论和提出改进方法,由设计团队历经多次讨论后,才发现要是能够将浏海传感器模组和感测器做得更精密小巧,就能够让原本状态栏顶部腾出更多空间,显示更多重要信息,替用户带来全新感受,也是一个突破与重要创新机会。

动态岛功能背后关键:独特软硬件共同开发风格
Alan Dye 回忆开发「动态岛」过程中,虽然功能只是占用屏幕一小块区域,但他认为动画不应该被局限在 iPhone 状态栏内,应该能够变得更大明显,希望用户一眼立即能够明显感受到动态岛的存在,体验也会感觉流畅自然与特别,同时也要模糊软硬件边界。

如果透过手指去触碰「动态岛」区域,虽然能够支持点击触控,但 Alan Dye 强调,在镜头和传感器区域上,并没有显示器也没有内置触控电容式传感器,主要是由设计团队和硬件设计团队密切合作的成果,能确保用户触摸时能够正常辨识。
苹果为了这项开发,特地将硬件和设计团队全调到同个区域共同工作和解决问题,不论在设计和工程上两大团队都投入大量心血和技术,反复进行测试改进,最后才能创造出一个像流体顺滑感,实现一个崭新操控体验「动态岛」,Alan Dye 表示这算是苹果最独特的开发风格。
